
武汉理工大学于2000年5月27日由原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和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作为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学校还与交通运输部、国家海洋局以及国家*科技工业局共建。60多年来,学校已培养了超过40万名高级专门人才,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为建材、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培养人才规模最大的学校,成为我国“三大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目前,学校共有全日制学生50452人,其中本科生36754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2471人,留学生1227人。
学校形成了独特的办学思想体系,包括“建设让人民满意、让世人仰慕的优秀大学”的大学理想,“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以及“实施卓越教育、培养卓越人才、创造卓越人生”的卓越教育理念。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智慧引领人生、卓越追求和卓越能力的卓越人才。
学校拥有马房山校区、余家头校区和南湖校区,占地面积超过400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74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83万册。现有24个学院(部),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教职工5493人,其中专任教师3201人。学校有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1名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23名战略科学家,21名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5名“万人计划”入选者,14名长江学者特聘(讲座、青年)教授,7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以及11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学校以工学为主,理、工、经、管、艺术、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设有1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材料学科、工程学科、化学学科和物理学科进入世界ESI学科排名的前1%。学校有89个本科生专业,其中包括15个国家特色专业,28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4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此外,学校还拥有17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1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国际化示范学院,1个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以及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近年来,学校培养了一批优秀大学生代表,2人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5人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2人获得“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3人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称号,7人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在多项全国高水平大学生科技竞赛中,学校成绩名列前茅。2016年,学校在大学生学科竞赛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376项,其中国家级奖181项。学校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5%左右。
学校在新材料与建筑材料、交通与物流、机电与汽车、信息、新能源、资源环境、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等领域建有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0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地。此外,学校还建有3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并与地方*和行业企业共建了199个联合研究中心。自2010年以来,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4项,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荷兰等国家的19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人才培养和科技合作关系,聘请了300余名国外知名学者担任学校战略科学家、客座和名誉教授。自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获批建立了4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3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09年以来,学校与美国、英国、意大利、荷兰、日本的著名高校建立了14个高水平国际合作研究平台。2016年,学校与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合作建立的首个海外校区正式运行。
学校在2013—2015年连续三年入围THE亚洲大学百强榜,2013—2014年连续两年进入THE世界大学400强排行榜。2016年,学校进入THE世界大学980强排行榜和亚洲大学200强排行榜,QS亚洲大学350强排行榜,US News世界大学750强排行榜,以及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0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