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坐落于有"天府之国"之称的西部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四川省成都市。
学校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合并创建而成。1960年被*中央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61年被*中央确定为七所*工业院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2000年由原信息产业部主管划转为教育部主管,200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
学校设有清水河、沙河、九里堤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000余亩,拥有馆藏丰富的现代化数字图书馆和一批设施齐备的现代化体育场馆。学校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湖水悠悠,银杏成海,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
学校以培养"基础知识厚、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精英人才"为根本任务,同时,大力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和卓越工程师计划,着力培养世界信息产业和工程界优秀人才,以及卓越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学校设有24个学院(部),66个本科专业,其中14个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现有各类全日制在读学生33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2000余人。
学校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文化艺术和社会实践活动,构建了"普惠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学生活跃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艺术比赛、亚太大学生机器人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大专辩论赛、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等国内、国际各类竞赛的赛场上,争金夺银,成绩斐然。
学校现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所包括的6个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70个,具有电子与信息领域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金融、翻译、新闻与传播、药学、公共管理(MPA)、工商管理(MBA)、工程硕士(含13个工程领域)等7种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13个。
学校以"顶天、立地、树人"为科研工作定位,努力构建"三足鼎立"(军事电子科研、以国家各类基金为代表的基础研究、与企业合作为主体的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架构,"十一五"以来科技成果获国家级奖励17项、部省级奖励239项,发表论文(专著)36000余篇(部),申请专利6400余项。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3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300余人,教授500余人。截至目前,我校现有国家级杰出人才总量(不重复计算)达200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IEEE Fellow21人,"万人计划"入选者12人(含"青年拔尖人才计划"8人),"千人计划"入选者121人(含"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62人),"长江学者"3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0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
学校大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已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同一批国外知名高校签署了学生交流及联合培养协议,与美国威廉玛丽学院、韩国浦项工科大学成为姊妹学校。